2010年8月7日

[小札] 錐麓古道


清晨的花蓮市區。


前一天一群人玩樂的聲音大到可以將整間旅社翻過來,今天我卻帶著些擔心以及興奮,叮嚀著同行的朋友要好好注意自己的安全。在花蓮客運上,幾首閩南語老歌以四四拍的方式唱出了過時的流行歌曲,當我再度清醒,公車已經悄悄地開至燕子口。這裡感謝瑋倫向司機大哥說明並請求放我們在慈母橋頭,這使得我們可以少踢一些柏油路,你們知道的,對於跟陌生人請求這方面,我真的有點害羞又不好意思。



等待搭車。


合歡越嶺古道自太魯閣閣口至合歡山,包含步道及台八線長度共總長約63.5公里。今日要走的錐麓古道算是合歡越嶺古道的其中一段,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只允許遊客自慈母橋往燕子口單方向行走,而從慈母橋頭到燕子口約總長10.3公里--雖然硬生生的剩下了六分之一,但其風景依然讓人印象深刻。



錐麓古道申請證件投入口。



回望慈母橋。


下車之後,我決定讓爺爺作頭並請謝憨押後,而我則是在十一人隊伍當中徘徊,作瞻前顧後的工作。步道之初大抵就是連續的石子路,路邊的岩石多是變質的大理岩,整個就是非常花蓮太魯閣的風景。在這裡,大家走沒幾步路便瘋狂的自拍與合照,相當的......失控。 XD



難得的大合照...



陡升坡之始。


約莫走了500公尺,我們開始走進長達一公里的爬升。這邊因為爺爺狀況比較不好,所以改請下巴同學帶頭。個人覺得這段路有點像是走在熱帶叢林,只要稍微停止,耳邊的蒼蠅便會發出惱人的嗡嗡聲。值得一提的是這段路會經過一個山洞,儘管內頭無燈,但是仍可循洞口的光行走。不知道是哪台單眼對隧道頂端閃了閃光,意外發現這隧道內全部都是蝙蝠在棲息,整個就是十分驚奇。



成員側寫。



無燈山洞。



據說是蝙蝠排遺(?)。



人龍阿...



走出叢林後,開闊一景。


出了爬升的叢林區後,我們走到小斷崖。這裡可以看到岩石被硬鑿開一條路,而底下就是不知道幾百公尺深的立霧溪。過了一小段斷崖後,我們開始了第一次高遶。這段路其實不大好走,因為石子路相當多,上去的時候必須要一步步踩穩才能前進。除了上去之外,下山也是一個大考驗。有些地方相當陡,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失控墜落,要相當小心。不過原則上只要小心面對應該就不會有大問題,隊伍中有些朋友沒有過這麼刺激的登山經驗,但最後也是全數安全通過。(話說這邊風超大,整個就是很刺激,囧。)



小斷崖。可以看的出來路是硬鑿開過。



無人一景。非常明顯阿。



處處是斷崖,需分外小心。



高遶。



再度回到叢林小徑。


過了幾個高繞後,步道又引我們又走進熱帶叢林。有些比較難走的地方有設置架橋,而在錐麓古道上共有14座。每當過一座橋我都會看看附近的路,後來發現大多數的地方沒有架橋根本就是拼生命來走,囧。



第十四號橋。


越接近中午時分,我們在舊時的錐麓駐在所休息。目前的錐麓住在所現在是個空地,不過在當時卻是管理鄰近部落的據點之一。日治時期,錐麓古道密集的設置警察駐在所,由西向東分別為合流駐在所、錐麓駐在所、斷崖駐在所及巴達岡駐在所。在錐麓駐在所向西眺望理論上可見合歡群峰,不過可惜當天山的那頭飄來陣陣似霧似雲的風,展望並不良好。



錐麓駐在所遺址。



中午大休息。在錐麓駐在所遺址用餐並調整裝備(像是A人家水之類的...)。


大休息後我們續行,原則上到斷崖駐在所我們才再度休息。不過可能是大家都累了(?)還怎樣,幾乎所有人都錯過「故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」水泥紀念碑而不自知,後來我只有在謝憨的相機看到這座碑的影像相片。



斷崖駐在所遺址附近的巡山巡邏箱。


過了斷崖駐在所就是錐麓古道最精華的一段。大約在里程三公里的地方,這裡有著眾人盼望的錐麓大斷崖。其實路幅是沒有很窄(當時日軍還在這裡運送砲台),但是伴隨峽谷上來的風以及超過五百公尺的落差(拿一個實際的比喻,就是你站在比台北101還要高的地方往地表面看),真的令人十分震懾。在石佛雕像前我雙手合十的拜了拜,盼望世世代代在這裡行旅的遊客可以平安。沒多久,M大發現了個有刻字的石頭,我瞧了一會,但看不出甚麼端倪。或許是當時日人刻的字,也或許不過是場惡作劇,但那終究融合成錐麓的片段風景。



錐麓大斷崖。一樣也是硬開鑿出來的路。



路有時寬有時窄。



有時瞬間風相當大,在較窄的地方會設鐵圍籬。



鍊條。某些時候是抓安心的。 XD



二號橋。



路其實不算小條,但周遭很開闊。



有時候山壁上有稜角的石頭也需要注意,只顧腳下也是蠻危險的。



台八線在下面好小阿~



錐麓大斷崖標準景色。



神祕文字,但看不出端倪。



步道後端開始有木棧道,使得步行速度大增。


穿越巴達岡二號橋以及巴達岡遺址步道就走向尾聲。我望著一對石柱,遙想當時這裡應該是掛著「花蓮港廳研海支廳巴達岡駐在所」,不過才90年,這裡卻已經荒草漫漫,人煙不存,頗有滄海桑田之感。



巴達岡二號橋端。



吊橋上。話說賽德克巴萊似乎有在這裡取景(?)。



巴達岡遺址。



石柱。當時應掛著「花蓮港廳研海支廳巴達岡駐在所」。



終點。遠端為台八線,燕子口景點。


最後,路途以一條綠色的長吊橋作為終結,領先集團與國家公園管理員早已坐在吊橋的一頭等待。藉著立霧溪峽谷的風,是誰試圖輕拋一條長達10.3公里長的絲帶?或許是絲帶存在太多對於世界的罣礙,也或許是在關鍵時多緊握了絲帶一秒,於是這條絲帶無法隨風遠飄而是永恆地停留在立霧溪左岸。錐麓古道是一條在天空上的道路,也是一條由血淚築成的步跡。走過百年,這條道路的血淚已經隨著落石一點一滴的剝落,傷痛似乎也被峽谷的風吹送的好遠好遠。我在燕子口看著人來人往的旅客,看見風在峽谷中盤旋。突然間我瞧見了同行的夥伴氣定神閒的打坐。


我突然想起了斷崖上的石佛,她始終安詳地看著往來的這一切。就像這一百年間,有些事情似乎從來不曾改變。



往錐麓古道。

--

本次軌跡紀錄
錐麓古道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近日垃圾留言頗多,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。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,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。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,可使用[名稱/網址]留話。

請您注意,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,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。